台系面板的战略抉择:广州超视界扩产背后的行业风云
来源:
时间:2024-07-19 08:31:14
在当今的显示面板领域,一场变革正在悄然上演。近日,一则关于广州超视界 10.5 代线液晶面板厂重大扩产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。新增 80 亿元投资,扩产 6 万片玻璃基板产能,使总产能跃升至每月 15 万片玻璃基板。然而,这一消息并非孤立存在,当我们将其置于整个液晶面板行业的大背景下,方能洞察其中的深意。
液晶面板行业在过去两年历经需求不振的寒冬,三星全面停产,日本夏普 10 代线刚刚停产,LGD 号称计划出售唯一的广州 8.5 代 LCD 线。在这样的局势下,广州超视界的扩产显得格外引人注目。
鸿海-富士康-群创-夏普系作为液晶面板行业的复杂组合体,其布局广泛却并非一帆风顺。富士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预计投资 100 亿美元的 10.5/11 代线工厂项目,历经 7 年仍未正式完成,最新消息显示已改为产能有限的 6 代线项目,并出售部分土地和厂房。群创光电与 Vedanta 在印度的合作建设 8.5 代面板工厂,吸取美国工厂的教训,群创光电初期仅提供技术和知识产权以换取转让费。此外,该体系在日本的夏普第 10 代面板产线(SDP G10 堺工厂)因多年巨额亏损已全面停工,而在台湾地区,产能也呈下降趋势,如群创对竹南的 T1 面板厂大裁员,部分产线转向新兴扇出型半导体封装或关停。
“鸿海-富士康-群创-夏普系”的广泛布局不仅未能如愿壮大,反而带来诸多负担。相比之下,广州 10.5/11 代线的新增巨额投资与大幅扩产令人瞩目。
有行业观点认为,日本夏普 10 代线的产能和客户需求可能已转向广州 10.5 代线。之所以放弃拯救夏普 10 代线,原因众多。其一,日本液晶面板配套不完善且成本高昂,夏普日本 10 代线长期亏损,如 2023 年堺工厂净损额达 1156 亿日元。其二,从设备和技术角度看,该产线已达 15 岁左右,若继续运营需更新设备,但其在二手市场难以出售,投资更新不如投向成本更低之处。再者,其上游玻璃、偏光片等产品及部分设备规格独有,导致成本居高不下。
如今,“鸿海-富士康-群创-夏普系”计划在广州超视界 10.5 代既有厂房内增添新设备、投产新产能。新增的 6 万片玻璃基板产能,相当于夏普日本 10 代线平均开工率下的总产能,可实现客户需求的替代。而且,既有厂房能容纳新设备,表明 2017 年规划超视界工厂时留有后手,实现了既有资源的充分利用。
从技术规格来看,新增的超视界 10.5/11 代线产能具有显著优势。在中国大陆地区,其产业链 100%配套,享有现地配套和下游销售的低成本优势。与日本 10 代线相比,技术更新、规格更大,更符合未来大屏液晶需求趋势。此外,当前中国大陆地区 10.5/11 代线设备成本可能低于独一份的夏普日本 10 代线设备。
在市场销售方面,大尺寸液晶面板上游供应商有限,下游彩电和商显企业品牌众多,采购商不仅注重价格,还会分散供应商以确保供应链安全。韩系和日系彩电品牌常倾向于台系面板,如三星电子近两年减少对中国大陆面板厂的依赖,将订单转移至中国台湾和日本面板厂,这使超视界的扩产不愁销路。
液晶面板需求正朝着大尺寸化发展。国内市场数据显示,2024 年 618 期间彩电线上市场平均尺寸已达 65.8 英寸,在总需求同比下降的情况下,75 英寸及以上尺寸实现增长。商显市场同样对大尺寸产品青睐有加,主流尺寸向 85 英寸升级。
广州超视界项目意义非凡,它不仅是“鸿海-富士康-群创-夏普系”唯一的 10.5/11 代线,也是台湾面板阵营唯一的 10.5/11 代线,在外资终端品牌看来,对平衡供应商体系具有特殊意义。对于台系面板业而言,其战略意义更为重大。
近年来,在手机和 IT 产品中,液晶受到 OLED 的挑战,台湾地区面板行业未布局规模化 OLED 产能,虽押宝未来 Micro LED 技术,但该技术尚未成熟,且中国大陆在 Micro LED 研发、投资和上游资源方面具有优势。因此,确保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竞争力,对于台系面板阵营至关重要。
或许这就是“鸿海-富士康-群创-夏普系”在诸多困境下,依然选择增资扩产“广州超视界”的原因。这既是反击,也是防御。从地区竞争角度看,广州超视界扩产是台日系面板向中国大陆的妥协,将进一步提升大陆液晶面板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地位、份额和产业链优势,为国内行业发展带来“鲶鱼效应”。
在液晶面板行业的汹涌浪潮中,广州超视界的扩产无疑是一记重锤,敲响了台系面板战略调整的钟声。未来,这一举措将如何影响全球显示面板产业的格局,我们拭目以待。
液晶面板行业在过去两年历经需求不振的寒冬,三星全面停产,日本夏普 10 代线刚刚停产,LGD 号称计划出售唯一的广州 8.5 代 LCD 线。在这样的局势下,广州超视界的扩产显得格外引人注目。
鸿海-富士康-群创-夏普系作为液晶面板行业的复杂组合体,其布局广泛却并非一帆风顺。富士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预计投资 100 亿美元的 10.5/11 代线工厂项目,历经 7 年仍未正式完成,最新消息显示已改为产能有限的 6 代线项目,并出售部分土地和厂房。群创光电与 Vedanta 在印度的合作建设 8.5 代面板工厂,吸取美国工厂的教训,群创光电初期仅提供技术和知识产权以换取转让费。此外,该体系在日本的夏普第 10 代面板产线(SDP G10 堺工厂)因多年巨额亏损已全面停工,而在台湾地区,产能也呈下降趋势,如群创对竹南的 T1 面板厂大裁员,部分产线转向新兴扇出型半导体封装或关停。
“鸿海-富士康-群创-夏普系”的广泛布局不仅未能如愿壮大,反而带来诸多负担。相比之下,广州 10.5/11 代线的新增巨额投资与大幅扩产令人瞩目。
有行业观点认为,日本夏普 10 代线的产能和客户需求可能已转向广州 10.5 代线。之所以放弃拯救夏普 10 代线,原因众多。其一,日本液晶面板配套不完善且成本高昂,夏普日本 10 代线长期亏损,如 2023 年堺工厂净损额达 1156 亿日元。其二,从设备和技术角度看,该产线已达 15 岁左右,若继续运营需更新设备,但其在二手市场难以出售,投资更新不如投向成本更低之处。再者,其上游玻璃、偏光片等产品及部分设备规格独有,导致成本居高不下。
如今,“鸿海-富士康-群创-夏普系”计划在广州超视界 10.5 代既有厂房内增添新设备、投产新产能。新增的 6 万片玻璃基板产能,相当于夏普日本 10 代线平均开工率下的总产能,可实现客户需求的替代。而且,既有厂房能容纳新设备,表明 2017 年规划超视界工厂时留有后手,实现了既有资源的充分利用。
从技术规格来看,新增的超视界 10.5/11 代线产能具有显著优势。在中国大陆地区,其产业链 100%配套,享有现地配套和下游销售的低成本优势。与日本 10 代线相比,技术更新、规格更大,更符合未来大屏液晶需求趋势。此外,当前中国大陆地区 10.5/11 代线设备成本可能低于独一份的夏普日本 10 代线设备。
在市场销售方面,大尺寸液晶面板上游供应商有限,下游彩电和商显企业品牌众多,采购商不仅注重价格,还会分散供应商以确保供应链安全。韩系和日系彩电品牌常倾向于台系面板,如三星电子近两年减少对中国大陆面板厂的依赖,将订单转移至中国台湾和日本面板厂,这使超视界的扩产不愁销路。
液晶面板需求正朝着大尺寸化发展。国内市场数据显示,2024 年 618 期间彩电线上市场平均尺寸已达 65.8 英寸,在总需求同比下降的情况下,75 英寸及以上尺寸实现增长。商显市场同样对大尺寸产品青睐有加,主流尺寸向 85 英寸升级。
广州超视界项目意义非凡,它不仅是“鸿海-富士康-群创-夏普系”唯一的 10.5/11 代线,也是台湾面板阵营唯一的 10.5/11 代线,在外资终端品牌看来,对平衡供应商体系具有特殊意义。对于台系面板业而言,其战略意义更为重大。
近年来,在手机和 IT 产品中,液晶受到 OLED 的挑战,台湾地区面板行业未布局规模化 OLED 产能,虽押宝未来 Micro LED 技术,但该技术尚未成熟,且中国大陆在 Micro LED 研发、投资和上游资源方面具有优势。因此,确保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竞争力,对于台系面板阵营至关重要。
或许这就是“鸿海-富士康-群创-夏普系”在诸多困境下,依然选择增资扩产“广州超视界”的原因。这既是反击,也是防御。从地区竞争角度看,广州超视界扩产是台日系面板向中国大陆的妥协,将进一步提升大陆液晶面板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地位、份额和产业链优势,为国内行业发展带来“鲶鱼效应”。
在液晶面板行业的汹涌浪潮中,广州超视界的扩产无疑是一记重锤,敲响了台系面板战略调整的钟声。未来,这一举措将如何影响全球显示面板产业的格局,我们拭目以待。